茶史
tea history

渠江薄片是中国历史名茶,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中国黑茶,号称“黑茶之祖”,被视为黑茶中最古老尊贵的茶品。

 

唐宣宗十年(公元856年),杨晔《膳夫经手录》记载:“渠江薄片······有油,苦梗,唯江陵、襄阳数十里皆食之”。并将渠江薄片列入“多为贵者”。五代(公元936年)毛文锡《茶谱》则明确说:“潭邵之间有渠江,中有茶……其色如铁,芳香异常,烹之无滓也。”又载:“渠江薄片,一斤八十枚。”此后,历史上有关渠江薄片的记载至明代,宋代吴淑著《茶赋》中评述:“夫其涤烦疗渴,换骨轻身,茶荈之利,其功若神,则渠江薄片,西山白露,云垂绿脚,香浮碧乳······。”将渠江薄片列为中国名茶第一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楚之茶,则有湖南之白露,长沙之铁色(指渠江薄片),辰州之溆浦,湖南之宝庆、茶陵。”明末方以智《通雅》载:“渠江之薄片,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。”

 

《新化县志》对渠江薄片多有记载,在《总述》中开宗明义:古代,新化茶叶名驰遐尔,所产“渠江薄片”,以多香而著。湖南农业大学朱先明教授著《茶叶大观》中对渠江薄片也作了详细记载。

 

《奉氏族谱》记载:“奉氏秘方,渠江薄片,十枚换米一升。”奉氏族谱记录了当地居民,用渠江薄片茶,到紫鹊界梯田换取稻米的过程。在奉家一带,至今仍有关于渠江薄片茶的种种传说,其中关于张果老在奉家镇的凿字岩的巨石上留“茶”字的传说最为人传颂 。

 

因此,渠江薄片出产至今至少有1162年的历史,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元素。

渠江薄片